31省新增12例/31省新增103例

截至12月15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

1、截至12月15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如下:新增确诊病例: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7例。境外输入病例:8例(福建3例,上海2例,湖北1例,云南1例,陕西1例)。

2、截至12月15日24时,据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,现有确诊病例34707例,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34119例,累计死亡病例5235例,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74075例,现有疑似病例19例。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205242人,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46786人。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9014564例。

3、截至12月12日24时,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如下:新增确诊病例 当日新增确诊病例2315例,其中:境外输入病例45例(广东22例,北京8例,上海8例,浙江2例,天津1例,福建1例,山东1例,湖北1例,陕西1例),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(均在浙江)。

4、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0599例。现有疑似病例6例。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005931人,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8810人。无症状感染者情况: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8例,均为境外输入。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例,为境外输入。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4例,均为境外输入。

5、截至9月20日24时,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如下:新增确诊病例:全国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2例。境外输入病例:30例,分布为云南12例、上海6例、江苏3例、广东3例、黑龙江2例、浙江2例、福建2例。

截至9月20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

1、截至9月20日24时,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如下:新增确诊病例:全国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2例。境外输入病例:30例,分布为云南12例、上海6例、江苏3例、广东3例、黑龙江2例、浙江2例、福建2例。其中4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(浙江2例、福建1例、广东1例)。

2、自2022年9月20日0时起,黔南州贵定县将“贵定县盘江镇富民北路(原三五三五工厂厂区)至音寨村大坡寨新村”由中风险区调整为低风险区。

3、截至4月25日24时,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如下:新增确诊病例:全国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1例,均为境外输入病例。具体分布为:云南3例,上海2例,四川2例,江苏1例,福建1例,广东1例,陕西1例。新增死亡及疑似病例:无新增死亡病例;无新增疑似病例。

4、截至12月15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如下:新增确诊病例: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7例。境外输入病例:8例(福建3例,上海2例,湖北1例,云南1例,陕西1例)。

11月1日起执行,贵州门诊慢特病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新增12个病种

1、自2025年11月1日起,贵州门诊慢特病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新增12个病种,累计达27种。此次新增后累计的27种病种中包括甲亢、重性精神疾病、慢阻肺、冠心病等,具体病种可通过贵州省医疗保障局官网或12393热线查询。目前全省305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已实现“县县通”,覆盖所有市(州)。

2、慢特病办理更便捷,异地就医无需往返全省37个慢特病病种支持异地办理,线上通过“贵州医保”APP或公众号可变更定点医疗机构、新增病种;线下指定医院可同步办理“两病”登记取消与新病种申办,实现“一次就诊、同步办理”,无需往返参保地和就医地。

3、异地就医备案:可通过“国家医保服务平台”APP、支付宝或微信医保服务模块,1分钟内完成线上审核。备案后异地就医可直接刷医保卡结算,报销比例与参保地一致,急诊抢救或备案有效期内临时到其他城市就医无需额外备案。

4、甘肃:将血友病年度限额提升至68万元,罕见病保障力度显著增强。重庆:自2025年6月1日起,职工与居民医保门诊特病统一增至53种,并简化办理流程,实现自愿申请、全市通办。跨省结算与异地就医便利化跨省直接结算:新增10种跨省结算病种(如恶性肿瘤、尿毒症透析),覆盖80%异地就医需求。

5、病种范围扩大自2025年1月1日起,职工医保门诊慢特病病种由原30种增加至68种,城乡居民医保由原49种同步调整为68种,且允许患者同时申报2个病种。此调整显著扩大了保障范围,覆盖更多慢性病及特殊疾病患者,减轻其长期用药及治疗负担。

6、025年10月起全国实施的乙肝门诊慢特病保障新规明确,12种医保目录内乙肝药品及5项核心检查项目纳入报销范围,具体政策如下:药品报销范围扩大医保目录内乙肝治疗药品从原有的3种扩充至12种,新增药物包括3种原研药(如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)和2种仿制药,覆盖恩替卡韦、替诺福韦等一线抗病毒药物。

发表评论